基于SIFT与RANSAC特征的图像篡改检测系统
项目介绍
本项目实现了一个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图像伪造检测系统。系统采用SIFT(尺度不变特征变换)特征提取与RANSAC(随机抽样一致)算法相结合的方法,能够有效识别图像中可能存在的篡改区域。通过对输入图像进行色彩预处理优化特征提取效果,最终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,为图像真实性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。
功能特性
- 色彩预处理:优化图像色彩空间,提升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
- SIFT特征提取:提取图像的尺度不变关键点特征,确保对旋转、缩放等变换的鲁棒性
- RANSAC特征匹配:采用随机抽样一致算法进行可靠的特征匹配,排除异常匹配点
- 篡改区域定位:精准定位图像中可能被篡改的区域,并提供坐标信息
- 多格式支持:支持JPG、PNG、BMP等常见图像格式的输入
- 可视化报告:生成包含对比图、定位框、匹配点分布及置信度评分的完整检测报告
使用方法
- 准备待检测的图像文件(建议分辨率不低于500×500像素)
- 运行主程序,系统将自动进行以下处理流程:
- 图像色彩预处理
- SIFT特征提取与描述符计算
- 基于RANSAC的特征匹配分析
- 篡改区域检测与定位
- 查看生成的检测报告,包括:
- 原始图像与检测结果对比图
- 篡改区域定位框选示意图
- 特征匹配点分布可视化
- 篡改置信度评分(0-1范围)
- 检测到的异常区域坐标信息
系统要求
- 操作系统:Windows/Linux/macOS
- 软件环境:MATLAB R2018b或更高版本
- 内存建议:至少4GB RAM(处理高分辨率图像时建议8GB以上)
- 存储空间:至少1GB可用空间
文件说明
该系统的主程序文件整合了完整的图像篡改检测流程,实现了从图像预处理到结果输出的全链路功能。具体包括图像读取与格式校验、色彩空间转换与增强处理、SIFT特征点检测与描述符生成、基于RANSAC算法的特征匹配与异常检测、篡改区域定位与可视化标注、检测结果分析与报告生成等核心模块。该文件作为系统的入口点,协调各算法模块的协同工作,确保检测流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