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所有资源均为高质量资源,各种姿势下载。
LEACH(低能量自适应聚类层次)算法是无线传感器网络(WSN)中一种经典的分簇路由协议,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动态分簇和负载均衡来优化网络能量消耗,从而延长网络生命周期。该协议采用轮次(Round)机制运行,每个轮次包含簇形成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。
在簇形成阶段,节点根据预设概率自主竞选簇头(Cluster Head),簇头负责收集簇内成员节点的数据并进行聚合。为了避免某些节点因长期担任簇头而过早耗尽能量,LEACH采用随机轮换机制,确保能量消耗均匀分布。数据传输阶段则基于TDMA(时分多址)调度,簇内成员在指定时隙发送数据,减少冲突与空闲监听带来的能量浪费。
MATLAB仿真是研究LEACH算法性能的常见手段,通常需模拟以下关键环节: 网络初始化:随机部署节点并设置初始能量值; 簇头选举:通过阈值公式动态选择簇头,避免固定节点负担过重; 能耗模型:模拟发送、接收、聚合数据时的能量损耗; 结果分析:统计网络存活节点数、剩余能量分布等指标,评估协议有效性。
LEACH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节点剩余能量或位置因素,后续改进算法(如LEACH-C、HEED)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更复杂的选举策略。通过MATLAB仿真,可以直观对比不同协议的能耗特性,为实际WSN部署提供理论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