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(MPPT)仿真模型
项目介绍
本项目基于Simulink构建了一个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,重点实现了风力发电机与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(MPPT)控制。通过模拟不同环境条件(风速、光照强度、温度)下系统的动态响应,评估了扰动观察法(P&O)和电导增量法(INC)两种MPPT算法的跟踪效率与系统整体性能。模型还集成了功率协调控制策略,确保风光互补输出的稳定性,为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。
功能特性
- 多能源模拟:可模拟风力发电机与光伏电池在不同风速、光照强度及温度下的输出特性。
- 双MPPT算法:分别采用P&O和INC算法实时追踪风光系统的最大功率点,支持算法对比分析。
- 功率协调控制:通过协调控制策略实现风光互补的稳定功率输出,减少波动。
- 动态性能分析:支持分析系统在环境参数变化下的动态响应特性(如响应时间、功率波动)。
- 性能评估:输出MPPT跟踪效率、功率曲线、控制信号等指标,生成系统性能对比报告。
使用方法
- 环境设置:在Simulink中打开主模型文件,配置风速、光照强度、温度等环境参数序列。
- 系统参数配置:设置风机叶片半径、光伏电池电气参数、DC-DC变换器电路参数等。
- 控制参数调整:根据需求调整MPPT算法步长、采样时间间隔、控制阈值等。
- 运行仿真:执行仿真,系统将自动生成功率输出曲线、MPPT性能指标及控制信号波形。
- 结果分析:查看输出的分析报告,对比不同工况下系统性能与算法效率。
系统要求
- 软件平台:MATLAB R2020a或更高版本,需安装Simulink及Simscape Electrical工具箱。
- 硬件配置:至少4GB内存,推荐8GB以上以确保流畅运行大型仿真。
- 依赖工具:需使用MATLAB数据处理工具包进行结果分析(如曲线绘制、效率计算)。
文件说明
主程序文件实现了仿真模型的核心控制流程,包括初始化环境与系统参数、调用风光互补发电模块、执行MPPT算法控制逻辑、动态调整DC-DC变换器占空比、采集输出数据并计算性能指标,最终生成功率曲线与分析报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