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稀疏编码的图像处理与压缩系统
项目介绍
本项目实现了一种基于稀疏编码的图像处理算法,能够对输入图像进行稀疏表示学习与重构。系统通过学习图像的稀疏字典,实现图像的高效压缩编码,同时支持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去噪和重建功能。系统包含字典训练模块、稀疏编码模块和图像重构模块,可应用于图像压缩存储、噪声图像恢复等场景。
功能特性
- 字典训练:使用K-SVD算法从训练图像集中学习过完备字典
- 稀疏编码:采用正交匹配追踪(OMP)算法获得图像的稀疏表示
- 图像重构:基于稀疏表示的最小二乘重构算法重建图像
- 图像压缩:通过稀疏表示实现图像的高效压缩编码
- 图像去噪:利用稀疏表示的特性实现噪声图像恢复
- 性能评估:提供压缩比、重构误差(PSNR)等量化指标
使用方法
训练阶段
输入多张标准图像(如512×512像素的灰度图像)组成的训练集,设置字典大小、迭代次数等参数,系统将输出学习得到的过完备字典矩阵(存储为.mat文件)。
编码阶段
输入待处理的单张或多张图像(支持BMP、JPEG、PNG等常见格式),设置稀疏度阈值等参数,系统将输出图像的稀疏表示系数矩阵。
重构阶段
基于学习得到的字典和稀疏系数,系统可重构出与原图同尺寸的图像文件,并提供压缩比、PSNR等性能指标评估。
系统要求
- MATLAB R2018b或更高版本
- 图像处理工具箱(Image Processing Toolbox)
- 推荐内存:8GB以上
- 支持的操作系统:Windows/Linux/macOS
文件说明
主程序文件整合了系统的核心处理流程,包括字典学习、稀疏编码和图像重构三大功能模块。该文件实现了从图像数据加载、参数配置到算法执行和结果输出的完整处理链路,支持用户通过简单配置即可完成图像稀疏表示的训练、编码和重建任务,同时提供性能评估和可视化结果显示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