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所有资源均为高质量资源,各种姿势下载。
紧邻传播算法(Affinity Propagation)是一种基于数据点间消息传递的聚类算法,由Brendan J. Frey和Delbert Dueck于2007年发表在《Science》杂志上。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数据点之间交换两类消息(责任值和可用性值)来自动确定聚类中心和聚类结构,无需预先指定聚类数量。
### 算法原理 相似度矩阵:算法首先计算所有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,通常使用负欧氏距离或其他距离度量作为相似度指标。 消息传递:每个数据点通过两类消息与其余点通信: 责任值(Responsibility):表示点A向点B发送的消息,反映点B作为点A的聚类中心的适合程度。 可用性值(Availability):表示点B向点A发送的消息,反映点B作为聚类中心的累积证据。 迭代更新:算法通过交替更新责任值和可用性值,逐步收敛到稳定的聚类中心。 聚类确定:最终,数据点被分配到使其责任值与可用性值之和最大的聚类中心。
### 算法特点 无需预设聚类数:与K-means等算法不同,紧邻传播算法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量,而是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自动确定。 适应复杂结构:适用于非球形分布或大小不一的簇,对初始条件不敏感。 计算复杂度较高:由于涉及全连接相似度矩阵和迭代消息传递,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较高,适合中小规模数据集。
### 应用场景 紧邻传播算法广泛应用于生物信息学、图像分割、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,尤其适合数据内在聚类结构不明确的情况。通过自动识别代表性数据点(聚类中心),该算法为无监督学习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