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互信息与边界处理的三维医学图像配准系统
项目介绍
本项目实现三维医学图像(如CT、MRI)的自动配准,通过计算两幅三维图像之间的互信息作为相似性度量,结合优化算法寻找最佳的空间变换参数(如刚体变换或仿射变换)。系统特别加入边界处理模块,用于解决图像配准过程中因平移、旋转导致的图像边缘缺失或无效区域问题,确保配准精度与稳定性。
功能特性
- 三维互信息计算:基于三维直方图与联合概率分布估计,准确度量图像相似性
- 智能边界处理:采用镜像填充/有效区域掩码提取技术,解决变换导致的边界问题
- 优化参数搜索:支持Powell法或梯度下降法等优化算法,高效寻找最优空间变换参数
- 多格式支持:兼容.mat和DICOM格式的三维医学图像输入
- 完整输出报告:提供配准结果图像、变换参数及精度评估指标
使用方法
输入要求
- 参考图像:三维矩阵(.mat或DICOM格式),尺寸为 M×N×P,作为固定基准
- 待配准图像:三维矩阵(尺寸可与参考图像不同),需要对齐的浮动图像
- 初始变换参数(可选):旋转角度、平移向量等,用于优化算法初始化
输出结果
- 配准后的图像:三维矩阵,尺寸与参考图像一致,已完成空间变换对齐
- 最终变换参数:包含旋转矩阵、平移向量、缩放因子等信息的结构体
- 配准精度报告:互信息值变化曲线、收敛状态、边界处理有效性评估指标
系统要求
- MATLAB R2018b或更高版本
- 图像处理工具箱(Image Processing Toolbox)
- 优化工具箱(Optimization Toolbox,如使用梯度下降法)
- 至少8GB内存(建议16GB以上用于处理大型三维图像)
文件说明
主程序文件实现了系统的核心配准流程,包括图像数据加载与预处理、互信息相似性度量计算、边界处理模块的调用、优化算法的执行控制、空间变换的参数优化与图像重采样,以及最终配准结果的生成与输出展示。该文件整合了所有关键技术模块,确保配准过程的高效运行与结果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