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McGill大学算法的音频质量客观评价系统
项目介绍
本项目实现了一套基于McGill大学经典算法的音频质量客观评价系统。系统通过时域、频域及感知特征的多维度分析,量化评估音频的失真程度、噪声水平及整体质量。适用于音频编解码器性能评估、音频设备测试、音频处理算法优化等多种应用场景,提供科学、可重复的客观评价标准。
功能特性
- 多维度分析:综合时域失真度量、感知加权频域分析和心理声学模型映射,全面评估音频质量。
- 标准化评分:输出符合MOS-LQO(平均意见分-听音质量客观估计)标准的综合质量评分(1-5分)。
- 分项指标输出:提供信噪比(SNR)、总谐波失真(THD)、频响平坦度等关键技术指标。
- 灵活参数配置:支持全频段或特定频段分析模式,允许用户调整心理声学权重系数。
- 结果可视化:生成参考音频与待测音频的频谱对比图、失真分布热力图等直观图表。
- 详细报告:输出包含各阶段处理日志与置信度指标的文本报告。
使用方法
- 准备音频文件:确保参考音频与待测音频为WAV或FLAC格式(支持16/24位精度,44.1kHz/48kHz采样率),且时长一致、采样率相同。
- 配置参数(可选):根据需要修改评价模式(全频段/特定频段)或调整心理声学权重系数。
- 运行评价系统:执行主程序,系统将自动进行特征提取、算法分析与结果生成。
- 获取结果:系统将输出综合评分、分项指标、可视化图表及详细文本报告。
系统要求
- 操作系统:Windows 10/11, Linux (Ubuntu 18.04+), macOS 10.14+
- 运行环境:MATLAB R2020b 或更高版本
- 依赖工具包: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, Audio Toolbox
- 内存建议:至少 4 GB RAM(处理高精度音频文件时建议 8 GB 以上)
文件说明
主程序文件承载了系统的核心流程控制与算法调度功能,具体实现了音频对的同步读取与预处理、时域与频域特征的并行提取、基于心理声学模型的感知加权计算、多维度失真度的量化评估、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质量分映射与输出,以及结果可视化图表与评价报告的自动生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