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BP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
项目介绍
本项目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完整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,核心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(BP)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。系统能够对输入的0-9手写数字图像进行自动识别,并输出识别结果及置信度评估。项目涵盖了从数据预处理、模型训练、验证测试到性能分析的完整流程,旨在构建一个高效、准确的手写数字识别解决方案。
功能特性
- 完整的处理流程:集成数据预处理、网络训练、模型验证和识别测试四大核心模块。
- 强大的识别能力: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,实现对0-9手写数字的精确分类。
- 灵活的输入支持:支持MNIST标准数据集及自定义的28×28像素灰度图像作为训练和测试数据。
- 全面的性能评估:提供识别准确率、混淆矩阵、误判分析报告等多种性能指标。
- 可视化的训练过程:生成并展示损失函数收敛曲线和准确率变化趋势图,便于监控训练状态。
- 模型持久化:训练完成后保存最优的神经网络权重参数,便于后续加载和使用。
使用方法
- 准备数据:将MNIST数据集或符合格式要求的自定义手写数字图像放置在指定目录。
- 配置参数:根据需求设置神经网络的隐藏层数量、神经元个数、学习率、训练迭代次数等超参数。
- 运行主程序:执行系统主入口函数,系统将自动完成数据加载、预处理、模型训练与评估。
- 查看结果:程序运行结束后,可在控制台查看识别结果,在指定目录查看生成的性能报告与图表。
- 进行测试: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的手写数字图像进行识别测试,获取数字标签和置信度。
系统要求
- 操作系统:Windows / Linux / macOS
- 编程语言:MATLAB
- 必要工具包:Image Processing Toolbox (用于图像预处理),Statis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Toolbox (可选,用于部分数据分析)
文件说明
主程序文件作为系统的总控入口,其核心功能包括:协调调度整个识别系统的运行流程,负责读取用户配置的网络超参数,调用数据加载与预处理模块,执行神经网络的初始化、训练与保存过程,并最终完成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性能评估与结果可视化输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