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最小熵解卷积的冲击信号提取与分析系统
项目介绍
本项目实现了一个基于最小熵解卷积(Minimum Entropy Deconvolution, MED)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系统。该系统能够从带有噪声的混合信号中有效提取冲击成分,通过最小化输出信号的熵值来优化滤波器设计。系统特别适用于机械故障诊断、地震信号处理等需要提取瞬态冲击特征的应用场景。
功能特性
- 信号预处理:支持多种格式的输入信号数据(.mat、.csv、.txt)
- 自适应MED滤波器设计:基于熵最小化原理自动优化滤波器系数
- 冲击成分提取:有效分离混合信号中的冲击成分
- 信号重构与分析:提供原始信号与提取信号的对比分析
- 性能评估:量化分析信噪比改善程度、冲击特征强度等指标
- 可视化输出:生成熵值变化曲线、收敛过程监控图等分析图表
使用方法
- 准备输入数据:准备一维时间序列数据文件(支持.mat、.csv或.txt格式)
- 设置参数:
- 信号采样频率(标量数值)
- 滤波器长度参数(整数,通常为50-200点)
- 迭代次数设置(整数,默认100次)
- 收敛阈值(小数,默认1e-6)
- 运行系统:执行主程序开始冲击信号提取过程
- 分析结果:查看输出的滤波器系数、提取的冲击信号、性能指标和可视化图表
系统要求
- MATLAB R2018a或更高版本
- 信号处理工具箱(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)
- 足够的内存空间处理信号数据(建议≥4GB)
文件说明
主程序文件整合了系统的核心处理流程,实现了完整的信号分析与冲击提取功能。其主要能力包括:执行信号数据的读取与预处理,进行最小熵解卷积滤波器的自适应设计与优化迭代,完成冲击信号成分的分离提取,实现滤波后信号的重构与质量评估,生成包括熵值变化和收敛过程的监控图表,并输出详细的性能指标分析报告。该文件作为系统的中央控制器,协调各算法模块有序工作,确保整个处理流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