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所有资源均为高质量资源,各种姿势下载。
维特比译码算法是卷积码译码中最常用的算法之一,以其最大似然译码特性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。对于(2,1,2)归零卷积码,维特比译码的实现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:
首先需要建立网格图结构。(2,1,2)卷积码的约束长度为2,意味着需要处理4种可能的状态转换。每个状态对应于编码寄存器的不同内容,译码过程本质上是在网格图中寻找最可能路径。
算法实现的核心在于计算路径度量。对于接收到的每个编码比特对,计算其与所有可能状态转移对应编码输出的汉明距离。这些距离值将累积到路径度量中,并用于后续的比较和选择。
在MATLAB实现中,通常采用递归方式处理。需维护两个主要数据结构:当前路径度量和幸存路径记录。每收到新的输入,算法更新这些数据结构,保留到每个状态的最佳路径。
归零特性处理是本实现的关键。为确保译码序列正确终止,需要特别处理编码器的归零过程。这通常通过在输入序列末尾添加特定数量的零比特,强制编码器回到全零状态。
算法输出阶段,从最终的全零状态回溯幸存路径,得到最可能的原始信息序列。这一过程利用了MATLAB的高效矩阵运算能力,特别是对状态转移和度量更新的向量化处理。
整个实现需要考虑编码多项式、约束长度和生成矩阵等参数的正确设置。在实际应用中,还可能加入量化处理以适应硬件实现需求。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随约束长度指数增长,但对(2,1,2)这样简单的结构,MATLAB可以高效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