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所有资源均为高质量资源,各种姿势下载。
图像分割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基础任务,其中阈值分割因其简单高效被广泛应用。本文将介绍三种典型的阈值分割方法及其实现原理。
迭代法阈值分割通过不断逼近最优阈值来实现图像二值化。其核心思想是:1) 初始估计全局阈值(如平均值)2) 根据阈值将像素分为前景/背景两类 3) 计算两类新的均值作为新阈值 4) 重复步骤2-3直至阈值变化小于设定容差。这种方法对直方图双峰明显的图像效果显著。
OTSU法(大津算法)是自动确定全局阈值的经典方法。通过最大化类间方差来寻找最佳分割点,本质上是在遍历所有可能的阈值后,选择使前景与背景区分度最大的阈值。其优势在于完全自适应,但计算量稍大,适合直方图呈现明显双峰分布的图像。
局部阈值分割(如自适应阈值)则针对光照不均的情况。它将图像分块,在每个局部区域(典型大小15-15或31-31)独立计算阈值,通过高斯加权或均值法处理边界过渡。这种方法能有效解决全局阈值法在阴影或反光区域的失效问题,但对噪声较敏感,通常需要配合预处理使用。
三种方法各有适用场景:迭代法和OTSU适合全局光照均匀的图像,其中OTSU的自动化程度更高;而局部阈值法则能处理复杂光照条件,但需要调整块大小等参数。实际应用中常将OTSU与局部法结合,先用OTSU确定初始阈值,再在局部区域进行微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