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聚类分析系统
项目介绍
本项目实现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聚类分析工具。系统通过遗传算法优化聚类中心点的位置,并自动确定最佳聚类数量,无需预先指定聚类数。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聚类数量未知的复杂数据集,能够自适应地找到数据的内在分组结构。
功能特性
- 自适应聚类数量:自动确定最优聚类数,无需人工预设
- 多距离度量支持:支持欧氏距离、曼哈顿距离等多种距离计算方式
- 完整的遗传算法流程:包含种群初始化、适应度评估、选择、交叉、变异等标准操作
- 动态参数调整:聚类数量在进化过程中动态调整,增强搜索能力
- 全面的结果输出:提供最优聚类方案、标签分配、迭代过程数据和多种评估指标
- 可视化展示:支持二维/三维数据聚类结果的可视化呈现
使用方法
输入数据格式
- 数据矩阵:N×M数值矩阵,其中N为样本数量,M为特征维度
- 参数设置:种群大小(默认50)、最大迭代次数(默认100)、交叉概率(默认0.8)、变异概率(默认0.1)
- 可选参数:最大聚类数量范围(默认2-10)、距离度量方法选择
输出结果
- 最优聚类方案(最佳聚类数量K和对应的K个聚类中心坐标)
- 聚类标签向量(每个样本对应的聚类归属标签)
- 迭代过程数据(每代最优适应度值变化曲线)
- 可视化结果(二维/三维散点图)
- 性能指标(轮廓系数、戴维森堡丁指数等)
系统要求
- MATLAB R2018b或更高版本
- 统计学和机器学习工具箱
- 建议内存4GB以上,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
文件说明
主程序文件实现了系统的核心功能,包括遗传算法参数初始化、种群创建、迭代优化过程控制、适应度计算与评估、遗传操作执行、聚类结果生成以及可视化输出。该文件整合了所有算法模块,提供完整的聚类分析流程,用户可通过调整输入参数来定制化运行聚类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