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JPEG标准的渐进式图像压缩与重建 MATLAB 算法实现
项目介绍
本项目采用MATLAB编程语言,完整实现了符合JPEG国际标准的图像压缩与重建算法。通过对输入的原始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、量化处理和熵编码,生成高压缩比的二进制数据;解码端则执行逆过程,还原出视觉效果良好的重建图像。项目特别设计了可调节的压缩质量参数,使用户能够在图像质量与压缩效率之间进行灵活权衡,并提供了客观的质量评估指标用于算法性能分析。
功能特性
- 完整JPEG流程:实现包括色彩空间转换、分块DCT、量化、Zig-Zag扫描、熵编码在内的完整编码链,以及对应的解码重建流程。
- 多格式输入支持:支持JPEG、PNG、BMP等多种常见格式的图像文件读取。
- 彩色/灰度处理:自动适配并处理单通道灰度图像或三通道RGB彩色图像。
- 智能尺寸适配:自动处理非8×8整数倍尺寸的图像,通过边缘填充确保算法正确执行。
- 可调压缩质量:提供0-100范围内的质量因子设置,直观控制压缩强度。
- 综合性能评估:输出压缩比、峰值信噪比(PSNR)、文件大小变化等关键指标,生成质量分析报告。
- 结果可视化:并排显示原始图像与重建图像的对比图,便于直观比较。
使用方法
- 准备图像:将待压缩的图像文件置于项目数据目录或指定路径。
- 设置参数:在
main.m脚本中或通过函数接口,设置输入图像路径、输出文件路径及压缩质量因子等参数。 - 执行压缩:运行主程序
main.m,系统将自动完成压缩编码、解码重建及质量评估全流程。 - 查看结果:程序运行结束后,将在指定输出目录生成压缩数据文件、重建图像文件以及包含性能指标的质量报告文本文件。对比可视化图像将自动弹出显示。
系统要求
- 操作系统:Windows / Linux / macOS
- MATLAB版本:R2016b或更高版本
- 必要工具箱:Image Processing Toolbox
文件说明
主程序文件作为项目的总控入口与执行枢纽,其内部逻辑依次整合并调度了图像预处理、色彩空间转换、分块处理、正向离散余弦变换、量化、熵编码、二进制文件生成等编码器功能模块,以及对应的文件读取、熵解码、反量化、逆离散余弦变换、色彩空间逆转换、图像后处理等解码器功能模块。同时,该文件还负责控制整个流程的时序,调用质量评估函数计算性能指标,并最终生成包含可视化对比结果与文本报告的输出文件。